第38章 对蓟镇战俘的处理

张傅说完就向外面走去,直奔皇帝朱祁真的所在。

而刚刚军帐里面的众将也纷纷跟随前往。

但是立刻就被外面的太监给挡住了。

“公公,我们有急报要禀报陛下。”

张傅带着众将再一次求见皇帝朱祁真。

“你们怎么又来了,陛下不想见您们?”

看到出来的小太监,张傅立刻拿出了一袋子金子说道:

“公公,我们此来没带多少钱,您先拿着这些,算是我们请公公买杯茶喝。”

此时在张傅后面的范忠等众将,也是纷纷露出了憋屈的表情。

那个小太监看着手上的金子,颠了颠说道:

“那行,我再去给你们汇报一下。”

说着他就走了进去。

而正在房子里面斗蛐蛐,和王阵玩的不亦乐乎的皇帝朱祁真,看到到走进来的小太监说道:

“他们又来了?”

“陛下英明,他们想要求见陛下。”

那个小太监跪在朱祁真的脚下,小心翼翼的说道。

而朱祁真则是直接不耐烦的将手上的蛐蛐罐放下,看着面前的太监说道:

“好了,好了,让他们进来,一天天的都要将朕烦死。”

很快张傅等人就走了进来,见到一脸不耐烦的皇帝朱祁真。

张傅等人立刻上前行礼说道:

“陛下,万急军情。”

说着将那份赵率镇汇报的那份军报给拿了出来。

而朱祁真看着面前的紧急军情,丝毫没有接过来的意思。

而是极其不耐烦的说道:

“又出了什么事情了,直接说吧。

这段时间,你们都快把我烦死了。

说什么这里万凶,我在这里玩了这么久了,这不一点事情都没有吗?”

张傅看着面前的皇帝,只能继续说道:

“陛下,蓟镇总督赵率镇急报,李贼联合女真鞑子,偷袭了防守虚弱的蓟镇。

女真人破关而入,蓟镇失守,蓟镇大军家眷陷落敌手。

山海关外的蓟镇大军近乎哗变,现在正裹挟着赵率镇等将领,返回蓟镇。”

听到了蓟镇失守的消息后,朱祁真才坐正了一些。

但是,他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危机,继续对面前的张傅等人说道:

“蓟镇失守,在夺回来不就好了,大惊小怪的。”

听到了皇帝这番话之后,张傅等众将直接就愣在了原地。

而王阵则是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样,随后对张傅说道:

“蓟镇是不是可以威胁到我们返回京师的路线?”

看到了旁边的王阵开口,张傅也是一愣,随后回复道:

“从蓟镇出发,确实会阻挡我们返回京师的路,但是。”

“好了,好了,知道了。”

王阵还没有听完张傅的话,就立刻打断了他的话。

此时他的脸色已经变了,尤其是在听到了蓟镇失守,会导致他们回不去京师之后。

随后王阵立刻对朱祁真说道:

“陛下,我们现在要赶紧返回京师,一但我们回去的路被贼虏所断,就危险了。”

而朱祁真也是在听到了回不去京师之后,出现了罕见的慌张。

随后立刻指着面前的张傅等人说道:

“你们快去,整军,我们回京师。”

而跪在。

那就是只要他大军集合起来,贼虏也难以阻拦。

但是很明显,朱祁真和王阵已经没心思再听他们说什么了。

他们在听到自已可能回不去京师之后,就已经慌乱了。

张傅继续对朱祁真劝谏道:

“陛下,我们此行带着大军出来,可是为了讨贼的,如今大军连山海关都未到,连一个贼寇都没有见到。

就这样仓惶逃回京师吗?

这样的话,朝廷的威严何在?

而且一但大军这一路走到这里,如此的烦劳,每位将士都已经疲惫了。

如今一贼未见就让他们返回京师,军心何在?士气何存啊?”

张傅的话刚刚说完,还没有等朱祁真说什么,站在旁边的王阵就立刻说道:

“陛下刚刚已经下旨了,你们还不赶快执行,是想抗旨吗?”

而朱祁真也是对着张傅等人挥了挥说道:

“快去吧,我们现在就返回京师。”

听着朱祁真的话,张傅等人绝望的闭上了眼睛。

张傅更是艰难的站起了身,只不过之前一直显得很有精力的张傅。

此时却是罕见的露出了一个七十多岁老者的样子。

原本挺直的背也佝偻了起来。

最后只能叹了一口气说道:

“末将遵命。”

此时在李钦和赵率镇的蓟镇大军决战的战场上。

李钦看着手上的粗略整理。

此战我们伤亡了近三千人,其中一半都是彭家虎麾下的骑兵。

对于那些骑兵的伤亡李钦是非常心痛的,因为他是知道训练一个骑兵是有多难的。

这三万多骑兵可是原主父亲,几十年才组建起来的。

这一战就损失了一千多人。

不过此战的战果也是非常丰厚,此战之后,朝廷最精锐的蓟镇大军算是没了。

七万大军,只有万余人溃散到了山林之中。

剩下的六万人,两万人阵亡,四万人被俘虏。

这样也是幸好对方军心彻底的溃散了。

再加上有骑兵的帮助,才一次性的抓住这么多人。

要不然只凭借步卒的话,就算对方输了。

几万人,一起跑,他们步卒就算是撒开两条腿去追,去抓,抓三天都抓不完。

但是李钦看着手上的那份战果的粗略统计。

除了抓住了四万战俘外,他们还缴获了战马数千,盔甲两万具,其中很多盔甲都残破了,但是修修还可以穿。

七万大军,居然有两万多具铠甲,这已经是非常高的了。

虽然大吴的军队名义上是全军披甲,但是实际上,很多盔甲都非常的烂,导致很多士兵们都不穿。

因为基本不会提供多少防护,还很重消耗体力,行动还极其不便。

真正精良防护力好的铠甲非常少,蓟镇作为大吴的精锐,居然七万人有两万多具。

要知道自已的父亲,经营多年,铠甲也才三万多而已。

很多士卒身上都是穿的皮甲,甚至塞的木片,石片什么的。

没有办法打造一具铠甲太烧钱了,不仅烧钱,还消耗时间。

现在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太低了,要知道在大吴的很多地方,很多人可是连衣服都没有一整身的呢。

现在缴获了这么多的铠甲,正好可以给他的士卒们来一次大换装。

这绝对可以极大的提升自已军队的战斗力。

最后李钦看向了那四万战俘的,他们该如何处置呢?

将他们编入降兵营?

不行,绝对不行。

那些家伙可是朝廷最精锐的蓟镇兵马,一但上战场,把武器给他们,谁知道他们打谁啊?

他们可不是之前被俘虏和投降的那普通的大吴士兵。

而且四万人,还是战斗力极强的四万人,他们不是农民,他们基本上人人手里都有血。

至于所所谓的打散,那更不可能,四万人在怎么打散,他都是蓟镇军。

总不能让他们和自已的军队掺杂到一起吧?

四万蓟镇军队的人进来,那军队还受他绝对控制吗?

而且自已接下来可也是要去和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决战的,现在这个时候,他敢把他们掺进来吗?

真到了战场上,来个人振臂一呼,他们又反了怎么办?

那可就真的是后院起火了。

既然用不了,四万人放到哪里呢?

分散放到辽东,关键是现在辽东也空虚,张横槊已经带着三万辽东军队前来支援了。

把他们四万受过军事训练的精锐放到空虚的辽东。

他们拿个削尖的木棍,就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

既然用不了,又处理不了,放在后面又是个风险。

而现在自已是绝对担不起任何风险的。

况且派人看守他们也是消耗自已大量人手的。

自已现在所有的力量,必须全部放到和朝廷精锐最后的决战里面去。

那么这四万战俘的命运就只有一个了。

李钦看着统计名单上,那四万的数字。

眼神中泛起了寒光。

最后那笔,在上面一勾。(www.)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