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治根之法!老朱狠狠心动!朱允炆慌了!

“夏主事,你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我朝是否也能沿用?”

夏元吉几乎想也没想的。

便直接否决了这一可能。

“不妥。”

“此法虽好,但是可一不可再。”

那人继续好奇道:“为何?”

夏元吉略顿了顿。

随即为同僚解释道。

“吕兄可别忘了,此法能保八十万担赈粮不失,乃是有缘由的。”

“盖因这沙粮法乃初次施行而已。”

此话一出。

被夏元吉称为吕兄的同僚立刻就懂了。

.......

说起这‘吕兄’。

其实也是后世人熟知的又一明朝重臣。

此人名为吕震。

早年以乡举进入太学。

洪武十九年时。

朱元璋命太学生出京。

检查各郡县的土地肥瘠情况,以均摊贡赋。

吕震自两浙归来。

御前汇报。

因为博闻强记,奏事不需备份。

当场就被老朱看上了眼。

没过多久就被授予官职。

到了永乐朝时。

更受重用。

一肩挑三部。

同时担任户部、兵部、礼部三个部门的尚书。

当朝总共六个尚书。

他一人兼了仨。

不可谓才干不强。

..........

不过。

此时的吕震还没到发迹的时候。

和夏元吉一样。

同在户部做一个小主事。

这时。

一听夏元吉这话。

他立刻就明白了。

随即点头道。

“夏兄说的对。”

“此法确实无法沿用。”

吕震并不蠢。

刚才只是没想到而已。

眼下被夏元吉这么一提醒。

不难想出缘由。

这沙粮法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只不过是因为第一次施行。

官吏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而已。

大有一种狗咬刺猬无从下口的感觉。

可是。

永远不要低估贪官的创造力!

只要知道朝廷有这么个办法了。

下次别说往粮食里掺沙子。

就算是往里面掺金汁。

他们也能找出‘赚钱’的法子!

想到这。

吕震又不禁有些惋惜。

摇头道。

“可惜了,如此好的办法却不能沿用为定例。”

“着实有些不美。”

“不然的话,我大明焉有赈灾不力之事?”

“又焉有流民之患?”

对于吕震的感慨。

夏元吉倒没有那么大的感觉。

在他看来。

办法是死的。

可人是活的。

这沙粮法重要的不是办法。

而是......

思路!

看看人家胤文太孙是怎么破题的。

找到赈粮被贪墨的根源所在。

然后根据这些根源。

对症下药!

同样是办差。

但是这种办差方式。

直达根源!

“胤文太孙行事虽然看着荒唐。”

“所行办法更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

“然而,恰恰是这种天马行空,着眼于事物本处,一击致命!”

“精彩,果然精彩!”

“如此办案,方才是正道!”

“是以以正道行奇事,以奇事合正道!”

“此乃大道!”

夏元吉越想。

越是觉得朱胤文此人绝不简单!

逐渐的。

开始有些期待起朱胤文那还没展现出来的‘第三利’。

以及!

他最初所说的......

治根之法!

..........

同一时间。

奉天殿上。

老朱此时也极受震动!

如果说在听完朱胤文的分析之后。

他还只是觉得此法尚有几分道理的话。

那么此时。

当得知赈粮一粒不少这一信息之后。

老朱的心中......

不亚于掀起了滔天巨浪!

“解决了!”

“竟然真的解决了!”

“他竟然真的杜绝了赈灾贪污!”

“沙子......沙子!”

“只是简单的往粮食里掺上沙子,他居然就办到了!”

老朱在椅子上坐直了身体。

一脸的震惊之色。

整个人彻底被惊住!

一直以来。

他都为贪腐问题所困扰。

为此。

他想了许多办法。

他设置严苛酷刑。

将贪官剥皮萱草。

震慑百官!

他设立锦衣卫。

监听天下。

亲自过问!

然而。

不论他做了何等努力。

这贪腐一事。

就像是山间的野草一样。

割了一茬又有一茬!

屡禁不止!

可是现在。

一把小小的沙子。

就做到了他以前从未做到过的事情。

可想而知。

这对于他带来了多大的冲击!

眼神明灭。

脑海中念头闪了又闪。

沉思片刻之后。

老朱沉声喊出一个名字。

“赵勉。”

随即。

一个官员从百官队伍里走了出来。

“臣在。”

此人年约三旬。

穿一身二品官袍。

正是当朝户部尚书赵勉。

说起这位赵勉。

也是洪武朝的一个传奇。

他乃是洪武十八年的二甲第七十一名进士。

二甲第七十一名。

这在同期的进士中并不显眼。

然而。

谁也没想到的是。

此人的官运竟然亨通的令人咋舌。

洪武十八年,任工部审刑司左详议。

洪武十九年,擢升大理寺卿。

洪武二十一年,升任刑部右侍郎。

洪武二十二年,晋升户部尚书。

短短四年时间。

就完成了从进士到尚书的跃迁。

到达了绝大多数官员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升迁之快。

可谓传奇!

..........

召来赵勉。

老朱没打官腔。

开门见山的直接问道。

“此等赈粮之法,我朝是否可以施行?”

此话一出。

先不提赵勉是怎么想的。

一旁的朱允炆就瞬时脸色一变!

皇爷爷这啥意思?

认可了朱胤文?

要用他的赈灾办法了?

这......

断然不行!

朱允炆顿时有些慌了!

心中飞快计较着:

‘天幕将我与这朱胤文进行对比。’

‘同样是太孙。’

‘同样是河间府赈灾。’

‘若是皇爷爷用了那朱胤文的办法。’

‘岂不是说......孤不如他?’

‘岂不是说......皇爷爷也认可了他!’

朱允炆心中闪过种种念头。

恰好此时。

赵勉答道。

“臣觉得可以。”

“不可!”

朱允炆几乎同时脱口而出!

“嗯?”

下一刻。

老朱和赵勉两人的目光全部转移了过来!

而且。

因为情急之下。

这一声‘不可’的声音颇大。

百官行列中位于前列的官员们。

也不自觉的抬起了头。

看向朱允炆。

老朱皱眉问道。

“允炆觉得不可吗?”

“为何不可?”

朱允炆犹豫了:“这......”

为何不可?

他哪知道啊!!!

心里的小九九能说吗?

而官面上的理由......

这也没来得及想啊!

“这个,孙儿以为......”

朱允炆吞吞吐吐的。

以为了个半天也没以为出所以然来。

而正当他不知如何圆了这个‘不可’时。

天幕中。

忽然一道新的内容出现。

朱允炆眼角一瞥。

顿时心中一喜!

只因这内容是......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