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海岸的战略价值

南非战争之后,葡萄牙的战争赔款,实际上由东非转接到英国人手里,所以英国对葡萄牙经济实现了全方位的控制,加上英,葡两国作为传统盟友,所以葡萄牙在西非殖民地的扩张,英国人是默许的。

而且这样还能起到缓冲英,德两国殖民地的作用,至于法国自然不可能像前世一样从葡萄牙手中剥夺威达殖民地。

实际上英国人也不可能让法国这么干,毕竟在南非吃了大亏,英国也只能到西非和法国加剧竞争,但是法国在西非的实力明显过于强大,所以目前法国在西非同英国的冲突实际上不小。

说到底,都是因为东非的扩张,打断了前世各个国家的殖民脚步,根据如今东非国土来看,受害者包括英国,葡萄牙,德国,比利时和法国。

英国没了肯尼亚和罗德西亚,葡萄牙失去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德国没了德属东非和西南非洲,比利时痛失刚果盆地,法国也只拿到三分之一的马达加斯加岛。

而唯二得利的只有意大利和锡格马林根,不过意大利之前也被恩斯特坑的很惨,丢了整个威尼斯和部分伦巴第,还有教宗国和那不勒斯也重新独立。

“克罗斯先生,作为同乡,今天晚上不如到十一街区聚一聚,到时候多叫些朋友,同为法国人在海外也要多守望相助。”伯利顺势提议道。buhe.org 非凡小说网

对于克罗斯所言,伯利自然也清楚,他笑着说道:“一样,一样,这只能说明大家都在和东非的贸易中获得了各自的利益,东非获取了先进的工业设备,我们也都赚到了钱,各取所需罢了。”

由此可见东非在世界局势中的“搅屎棍”作用,实际上受害者还有日本和美国,都或多或少被东非坑过。

目前东非是德国重要的新原材料产地和市场,潜力巨大,而东非西海岸的海运到德国最方便,也最不容易被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钳制。

当然,牺牲农业是当前各个想要实现工业化国家的主流手段之一,但是欧美还能通过对外殖民掠夺和工业产品输出来达到财富的原始积累。

而且对东非投资本身不是坏事,德国也比较看好东非对西部,尤其是安哥拉地区的开发建设,提前布局也能加深对东非的影响。

这种城市屈指可数,所以目前大部分外国人主要分布在达累斯萨拉姆,蒙巴萨,摩加迪沙,基斯马尤,贝拉,新汉堡港等和西海岸的罗安达,本格拉。

当然,德国人对西海岸重视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德国的喀麦隆殖民地距离东非西海岸不远,这样建设喀麦隆或者是德国的其他西非殖民地,需要东非的就近支持。

至于其他国家的商人,除了葡萄牙以外,几乎没有多少在东非西海岸港口常住的。

实际上在东非的法国人还是比较集中的,像达累斯萨拉姆市常住的就有七百多人。

东非也不例外,只不过东非的殖民地基本上已经“本土化”,但是对本地土著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东非农业虽然进步很大,但是农业发展给工业提供了主要资金,同时东非也有电力,汽车,钢铁等产品对外输出,所以各国工业化进程大同小异,都不是很干净。

所以到底是谁在交易中吃亏了呢?答案是葡萄牙人,奥兰治人,桑给巴尔人,以及非洲的土著。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法国商人才会在东非投资或者进行贸易活动,一千三百万的国土面积和七千多万人口的大国,随便漏一点就够很多商人吃的盆满钵满。

十一街区实际上就是达累斯萨拉姆的红灯区,一般外国人寻欢作乐都喜欢到那里。

“没有问题,不过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我认识的熟人可不少,你今晚可要破费了。”克罗斯笑着说道。

平时看来确实没有太大用,甚至赔钱,但是真有被封锁或者战争那么一天,就说不定能发挥重要作用。

克罗斯说的也没问题,东非现在走的就是苏联的路子,通过工农业剪刀差来筹措工业发展资金,当然,这一套自然不是苏联的独创,只不过比较典型罢了。

毕竟,德国远在欧洲大陆偏北的位置,从本土到西非各个殖民地途中,要经过英,法海域,所以并不是太安全。

当然,除了英国,葡萄牙和日本以外,其他国家和东非关系良好,毕竟他们也想不到自己前世的殖民格局。

克罗斯:“实际上你们公司能拿到这笔订单,和我们还真有一些关联,东非政府通过农产品从我们里赚钱,这样他们才有资金从你们手里购买先进的工业设备,要不然依靠东非的经济水平,想要靠自己提升工业能力,可不好办。”

西海岸的外国人主要是德国人,集中分布在罗安达和本格拉两地,至于其他西海岸城市,就比如经济上仅次于罗安达的卡宾达,实际上没有太多德国人,因为当地铁路尚未开通,加上地处热带雨林的原因,德国人更喜欢到南部的罗安达和本格拉投资。

当然,之所以造成这样的主要原因,除了达累斯萨拉姆市是东非第一大城市,机会比较多以外,另一个原因则是东非的港口比较少,再加上东非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再多的外国人也只能集中在沿海的几個城市中。

再者说,殖民地开发所需要的一些货物,从东非直接进口能省掉不少成本,毕竟东非距离很近。

至于东非农业虽然看似很吃亏,但是只能算有赔有赚,毕竟东非农业也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土地基本上是抢来的,劳动力也有黑人作为补充,现在黑人虽然数量上下降很快,但是东非畜力提高了,现在机械化也处在萌芽状态,加上相关配套工程的完善,东非农业的发展实际上并不比工业慢,只不过工业更容易出成绩罢了。

欧美国家早期发展工业实际上都有类似案例,比较知名的就包括英国的羊吃人运动,只不过在欧美国家,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手里,所以表现形式不一样,本质上都是牺牲掉农民的利益来促进工业发展。

至于奥地利,他们肯定不会舍近求远,跑到西海岸投资,奥地利从苏伊士运河走,还是东非东部距离更近,同时东非东部沿海经济实力也更强。

这也可以看做德国在战略上的一种高瞻远瞩,就像前世远东帝国为了保证能源安全,从而在巴基斯坦和缅甸开等地发港口和陆地通道一样。

而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都在英国人控制之下,德国自然也不想这么容易受制于人,前世德国修建巴格达铁路未必没有这样的考虑,那就是通过陆地突破其他国家对海洋的封锁。

而东非的出现,只不过是让德国多了一条选择,在战争时期,想要封锁东非西海岸和德国本土的贸易,难度是比较大的,毕竟没有像苏伊士和直布罗陀,乃至曼德海峡那样的有利地形条件。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